近日,在魏牌全新高山MPV预售发布会上,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再次明确表态:“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!” 这一宣言不仅延续了长城近年来对增程式技术的否定立场,也引发了行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热议。
技术路线之争:效率与场景的博弈
穆峰在发布会上指出,增程式技术虽具备开发门槛低、成本低的优势,但其“燃油→发电→电驱”的串联模式在中高速场景下存在效率缺陷,能量传递链路过长导致综合效率损失高达20%。相比之下,长城自主研发的Hi4混联系统通过智能切换动力模式,在中高速场景下采用发动机直驱,缩短能量传递路径,效率提升13%-20%;其2挡DHT变速箱还支持高速爬坡时调节发动机负荷,进一步优化能耗表现。穆峰强调:“既然有了更高效的技术,为何要向用户提供退步的方案?”
历史渊源:三年争议与行业对垒
长城对增程式技术的否定由来已久。2022年,时任魏牌CEO李瑞峰曾公开质疑华为余承东和理想汽车李想对增程技术的推崇,称其为“过渡方案”。2023年,李想预测“2025年长城将转向增程”,但长城高管刘艳钊明确回应“多挡混联方案效率更优”。此次穆峰的表态,被视为对李想预测的正式反驳。
市场现状:增程式销量火爆与长城的坚守
尽管增程式车型近年来增长迅猛(2024年销量达116.7万辆,同比增长78.7%),且理想、问界、岚图等品牌均以增程技术打开市场,但长城仍坚持“技术洁癖”。数据显示,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连续5个月下滑,部分车型跌幅超30%。对此,穆峰表示:“用户终将意识到,技术先进性才是长期价值的核心。”
行业观点:路线选择背后的价值观碰撞
业内人士分析,长城的选择折射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路线分歧:前者追求全场景技术覆盖,后者更注重用户体验和营销卖点。例如,增程式用户普遍认可“可油可电”的便利性,但36%的车主开始抱怨亏电状态下的动力衰减问题。而长城Hi4性能版以“全系四驱+城市NOA”切入11万元市场,试图用性价比和技术优势争夺家庭用户。
未来展望:技术路线或趋多元
欧盟拟将增程式踢出新能源补贴名单的政策动向,以及中国用户对能效关注度的提升,可能为混联技术创造更大空间。但行业共识认为,短期内增程式仍将凭借低门槛和场景适应性占据主流。对于长城而言,如何在技术坚守与市场妥协间找到平衡,将是其新能源战略的关键挑战。
(本文综合自2025年4月公开报道)